15508069696
企业劳动定额标准化是标准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劳动定额标准从其性质上看,属于生产组织及其管理的范畴,它与产品标准、工艺标准有一定区别【1】。劳动定额标准不同于一般意义的技术标准,既包含技术标准也包含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其中对人的因素也多有涉及,所以劳动定额标准化工作开展起来难度较大,本文作者通过学习查阅一些相关典籍著作和论文等,发现国内外学者虽然对此也进行了一些探索,但是相关研究多集中于机械制造、轻工业生产等行业,煤炭行业虽有涉及但往往语焉不详且比较散乱,系统化不强,可借鉴的内容不多,为做好煤炭企业劳动定额标准化管理工作,作者基于对本人标准化工作的理解并结合神东煤炭集团劳动定额标准化工作实践,从多角度、多层次的进行思考,对于如何开展劳动定额标准化工作进行了一些探索。
劳动定额标准化是以制定和贯彻劳动定额标准为主要内容的全部活动过程。具体而言,劳动定额标准化是在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活动中,对劳动定额各个环节中重复性事物和概念,通过制定、发布和实施标准,达到统一,以获得最佳的秩序和社会效益。
劳动定额标准化所要建立的秩序包括:正常的生产秩序和工艺规程;科学合理的作业规范和操作秩序;劳动定额标准制定、贯彻、统计、考核、修订等工作秩序【2】。劳动定额标准按标准本身的属性区分,包含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工作标准三类。技术标准是以劳动定额标准化活动中需要协调的技术性事项和概念为对象制定的标准;管理标准是以劳动定额标准化活动中需要协调的管理性事项为对象制定的标准;工作标准是以劳动定额标准化活动中需要协调统一的各类人员的工作事项为对象制定的标准【3】。
劳动定额标准化体系的构建是煤炭企业劳动定额标准化工作的基础环节也是首要环节,需要分别将劳动定额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工作标准按一定的步骤逐步实现,本文仅简要说明分阶段构建标准体系的思路。
2.1技术标准构建第一个阶段围绕煤炭企业不同工作、不同岗位、不同工种、不同作业的时间消耗标准展开,以标准时间为核心,四类时间消耗标准展开;第二个阶段围绕流程标准、作业标准、作业操作动作分析标准、工作评比标准展开;第三个阶段围绕岗位评价与分类标准、人员素质及能力测评标准等展开。
2.2管理标准构建第一个阶段围绕煤炭企业劳动定额管理制度和程序标准、劳动定额统计分析、考核、修订程序标准展开;第二个阶段围绕劳动定额资料管理标准,分项定额管理标准展开;第三个阶段围绕劳动定额水平的平衡、验证标准等展开。
2.3工作标准构建第一个阶段围绕煤炭企业各类人员的岗位劳动规范、作业程序、操作规程以及作业操作方法等工作程序、方法标准展开;第二阶段围绕有关劳动岗位工作范用、内容、要求、职责、权限的工作质量标准展开;第三阶段围绕采用产量定领、时间定额、看管定顾、服务定额、人员定额(劳动定员)等形式的工作数量标准展开。
劳动定额标准化工作原则包括劳动定额标准制定原则、定额制定方法选择原则、定额修订原则、劳动定额研究对象四个方面。
劳动定额标准制定时,一般遵循先进合理、简明实用、齐全完整、实事求是原则。
3.1.1先进合理的原则,煤炭企业劳动定额的制定,要紧密结合作业环境、作业方式、人员素质及劳动组织等诸因素制定定额标准,采用多种定额制定方法,在标准状态范国内对各类时间消耗的组成进行具体的测定、分析、计算、整理。定额水平达到“经过工人努力,多数(80%)工人能够达到或超过,部分(20%)工人能够接近”的水平。
3.1.2简明实用的原则。标准应做到逻辑结构简单,容易识别和使用,结合本企业的岗位、工种划分和设备分类的实际情况进行定额制定。一般以工序为基础,适当综合,详略得当,做到计算和操作方便、简明实用。
3.1.3齐全完整的原则。尤其是对于技术密集型工作的劳动定额,如煤矿设备维修,技术管理要求严格,管理性劳动是劳动定额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制定劳动定额时应考虑维修安全技术措施编制及现场布置、维修方案编制、技术记录、试验、编制技术报告等所用的时间。在标准状态下的劳动定额制定后,对非标准状态下制定的设备维修劳动定额,也要因地制宜的制定,一般采用修正系数进行调整。
3.1.4实事求是的原则。不能生搬硬套行业通用劳动定额和其它企业劳动定额。行业通用标准是综合考虑了各企业先进和典型的生产条件而制定的,能起到宏观总量控制的作用,企业只能参照行业标准结合自己的生产、技术、组织条件来制定企业劳动定额。
3.1.5专群结合的原则。煤炭企业劳动定额的制定,必须由工程技术人员、一线管理人员、定额管理人员、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人四部分人员参加,共同讨论、分析、计算,确定劳动定额标准及平衡验证劳动定额水平。
3.1.6平衡验证的原则。劳动定额制定要重点平衡各岗位之间、工种之间、工序之间的劳动定额水平,要评估劳动组织中不同技能等级和专业技术等级人员的配置是否合理。
煤炭行业通行的劳动定额标准制定方法主要有作业测定法(分为测时法和写实法)、统计分析法、经验估工法、类推比较法。不同的标准制定方法适用情况各不相同,制定定额的精度、效率也各不相同,选用时一般从五个方面考虑。
3.2.1与生产类型相适应的原则。如煤矿采掘、设备安装回撤等属于主要业务,多采用精度更高耗时更长的测定类方法,通过实地观测和分析生产技术、组织条件、操作合理化等环节的基础上制定定额,对于煤矿设备小部件批量小的零星维修项目多采用估工法、类推法等相对简便但是精度较低的推定类方法。
3.2.2与企业的生产技术水平、管理水平相适应的原则。基于工艺技术的完整性、工时统计的准确性、劳动组织的形式、工作地服务的状况,如工时原始记录粗糙笼统的话,统计数据产不能真实反映劳动效率,就不宜采用统计分析法。
3.2.3与企业劳动定额人员的配备相适应的原则。根据企业劳动定额队伍来考虑,制定方法靠人来掌握和运用,效果取决于标准制定人员的能力和素质,当人员配备不足或人员素质偏重经验型,则适宜采用估工与类推等推定类方法,对于标准制定要求高、工作难度大(包括编制工时定额标准)的情况,可采用工程技术人员、一线管理人员、定额管理人员、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人等共同参与的配备机制。
3.2.4与作业测定的工作阶次相适应的原则。在作业测定类方法中,不同方法适用于不同的作业阶次,如PTS法适用第一阶次(动作),秒表测时法适用第二阶次,工作抽样法适用第三、四阶次,标准资料法可适用各个阶次,但需已备相应阶次的标准数据。
3.2.5与作业方法、作业周期等相适应的原则。根据作业过程中人工操作和机动操作的比重、作业方法的稳定性、作业周期的长短等因素来考虑。如人力作业可采用PTS法-机器作业宜采用秒表测时法,作业方法固定可采用PTS法,作业方法不稳定宜采用秒表法,作业周期很短可采用PTS法,作业周期较长宜采用秒表测时法,作业周期很长或是非周期作业宜采用工作抽样法。
劳动定额修订的一般原则为相对稳定、适时修订、系统平衡。
3.3.1相对稳定的原则。劳动定额原则上2~3年修订一次,如无重大变化,基础劳动定额标准一般不调整,如采煤机虽然更新换代,效率或安全性都有了较大提升,定额标准水平会大幅度的提高,但是工人的作业方式并没有变化,所以修订前后的定额中的准备结束时间、个人需要时间等时间消耗标准并不需要大幅调整。
3.3.2适时修订的原则。遇到下列情况之一时劳动定额可适时修订。一是定额完成幅度年平均超欠幅度大于30%;二是定额标准有显著错误、缺项漏项或严重失衡;三是自然地质条件发生较大变化,生产设备、机械化程度发生较大改变;四是生产工艺、技术操作方法有重大改进;五是生产的产品或使用的原材料及规格有较大变更;六是出现重大技术革新、发明创造导致定额水平明显提高或降低的(幅度大于30%)。
3.3.3系统平衡的原则。定额修订前要充分考虑企业各业务、各岗位、各工种之间的劳动定额的平衡性,避免出现定额水平的高低不同,使修订后的定额保持先进合理的水平。应避免那种对超额多的多压,超额少的少压,任务重的多压,任务轻的少压,使先进者的定额过于先进,后进者的定额过于保守等不合理的做法【4】。
4.1主要职责
简单说就是两个方面,一是及时制定科学合理的劳动定额标准;二是开展劳动定额的日常管理,保证劳动定额得以正确的管理和实施。换言之管理过程也是劳动定额标准化过程。
4.2机构设置
企业采取何种管理模式,都应将劳动定额管理职责都能涵盖进设置的管理机构中,这是考虑机构设置的基本原则。劳动定额管理机构是履行劳动定额制定和管理职责的载体,机构设置的好与不好,其衡量标准在于能否充分履行好定额管理的职责,使其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发挥积极作用。当前企业劳动定额管理机构设置的形式多种多样,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不过机构设置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劳动定额的作用发挥。
一般来讲,劳动定额管理机构设置应包含三点:一是成立企业层面的管理机构,通常表述为“**公司劳动定额管理委员会”;二是成员应包括企业最高管理层主要领导、相关业务部门和基层单位的主要负责人;三是设立日常劳动定额管理办公室,负责日常管理工作。
4.3劳动定额管理办公室的设置
劳动定额日常管理机构设置在企业哪个职能部门比较合适,当前没有统一的标准。改革开放之前劳动定额日常管理机构设置比较单一,绝大多数企业归企业劳资部门(人力资源部门)管理,因当时上至国家劳动部,下至各产业部及省市政府,劳动定员定额都由劳动工资司、厅、局管理。改革开放以来,政府部门不再干预企业内部管理机构设置,再加上企业所有制也是国有、民营、合资和外资企业多种多样当前有几种情况:一是设置在人力资源部;二是设置在企业管理部;三是设置在生产管理部;四是设置在工艺管理部等。
分析与思考:设置在人力资源部门管理劳动定额有利于薪酬管理、劳动定员管理、员工绩效考核工作等;设置在企业管理部利于组织绩效考核;设置在生产管理部门利于把定额与计划紧密结合,编制生产作业计划;设置在工艺部门管理定额,有利于制定或修订工艺的同时制定与修改定额,并可以通过定额的贯彻执行,及时修改工艺规程。不过劳动定额管理机构隶属于上述任何一个部门都存在各自为政、厚此薄彼的弊病,因此,如果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单独成立劳动定额研究部门,直接由企业生产技术负责人领导,其利在于:一是可做到更加专业,由专业人员担任这项工作,专业的事专业的人来干;二是利于协调劳动、生产、技术工作,兼有隶属于四个部门之利;三是便于推行方法研究,提高生产过程管理水平;四是提高劳动定额人员地位;五是有利于解决劳动定额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4.4劳动定额管理层级设置
企业里劳动定额管理分级问题,主要考虑企业生产类型、企业规模、产品工艺技术复杂性等因素。一是对于小型企业多实行一级管理,即由公司级职能部门采取一杆子插到底的方式,权力比较集中,责任也比较清楚,不容易发生扯皮,这类企业劳动定额管理水平很大程度取决于定额员水平;二是对于管理体制复杂的大中型企业,一般采取两级管理,比较典型的,有的企业将定额制定权集中在公司,而矿、处、厂一级设置专职或兼职定额员,负责劳动定额的日常管理,有的企业将定额制定权下放给区队、车间专职定额员而而矿、处、厂负责产品定额汇总和统计分析工作,公司只是宏观管理;三是少数集团公司采取三级管理。
从管理实践经验来说,我比较倾向于两级管理模式,因为可以更好的维护劳动定额的统一性、权威性、平衡性、公平性。坚持"一把尺子量到边和量到底的原则,劳动定额制定权集中到公司,各矿、处、厂确保劳动定额的贯彻、做好劳动定额日常管理及现场服务工作。
4.5劳动定额管理人员配备标准
原《神华煤炭集团公司劳动定额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各子公司可根据定额管理业务量,配备1~3名专业劳动定额管理人员;基建、生产矿井每3~4个采掘队配备1名专职“劳动定额员”;规模较小的矿井至少配备一名专职劳动定额员;地面实行计件工资的生产单位,其生产工人在500人以下的配备一名定额员,生产工人在500~1000人的单位配备1~2名定额员;生产工人在1000~2000人的单位,配备2~3名定额员。神东在劳动定额管理实践中劳动定额管理人员配备达到此标准的50%,工作有捉襟见肘的情况,推荐煤炭企业参考原神华劳动定额管理人员配备标准。
当今世界上劳动定额标准化管理主要分为两大流派,一是以欧美、中国台湾省、日本为主的流派,简称欧美流派;二是以前苏联、中国大陆为主的流派。
欧美流派:欧美提出的方法研究体系,侧重于流程分析、作业分析、动作分析。如中国台湾省陈文哲教授专著《工作研究》详细的讲述了程序分析、流程分析、动作分析等内容,国内较为著名的劳动定额研究机构-《工业工程联盟》,他们培训的重点也是在流程和作业改进这一部分,标准时间部分有弱化倾向,仅在定额制定原理方面作介绍,深入到工种加工的基本没有。
前苏联流派:在苏维埃政权建立后,列宁在苏维埃代表大后上,提出要学习泰勒制,主张在全苏推广泰勒制。在苏联劳动定额教材中,也大体能看出时间研究和方法研究两个部分,只是方法研究改动比较大,基本上放弃了欧美提出的方法研究体系,而是用推广先进生产者的作业方法所替代,如顿巴斯煤矿创造的“斯塔哈诺夫(一位劳动模范的名字)工作法”。我国解放初期,主要学习前苏联的劳动定额标准化管理经验,比如在青岛棉纺厂总结的“郝建秀工作法”,重点是学习和推广时间研究的部分,对方法研究的流程改善和作业改进这一部分基本上放弃了(此处摘自孙义敏教授的讲话,在此向孙教授表示敬意)。
近些年我参加过一些国内劳动定额管理培训,总体来讲,欧美流派擅长于工作方法研究,对于时间研究相对弱化,前苏联、中国大陆流派与之正好相反。实际工作中建议大家确保工作研究的完整性,认识到方法研究的重要性,不得将时间研究和方法研究割裂开來。尤其是技术定额制定时,不要把方法研究放在次要的地位,只是着重研究先进工人的经验,而是要把一个或几个先进工人的经验作为制定先进定额的基础,同时也要重视吸收广大职工的先进经验和合理化建议,集思广益,根据动作经济原理,经过分析、改进、设计、综合,进而形成先进的工作方法。
6.1不清楚劳动定额学与工业工程学的关系
工业工程(Industrialengineering 简称IE)在欧美国家应用发展很快,包括内容也越来越广泛,后来就将其分成传统(或基础)工业工程和现代工业工程两部分,传统IE包括时间研究和方法研究两部分,它的理论框架实际上在泰勒时代已经提出,到上世纪五十~六十年代已经成熟,只是在应用方面不断拓展,开始于制造业,后来发展到服务业(如邮政快递,银行业等)、医院、行政管理工作等。
劳动定额学是以作业系统为对象的工业工程学,在国外的名称是工作研究(Workstudy)或动作与时间研究( Motion and Time Study)。包括方法研究 (Methods. Study )与时间研究( Time Study)。方法研究包括程序分析、作业分析及动作分析。时间研究则包包括秒表时间研究,工作抽查法、预定时间标准法、标准资料法【5】。
6.2不清楚劳动定额学的研究对象
劳动定额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劳动时间与工作方法。研究劳动时间的利用与消耗及工作方法的规律。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一是研究在各种不同生产组织技术条件下,工时消耗变化的规律,制定有科学根据的定额;二是从改善组织人手,不断地分析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工时损失,努力将无效工时转变为有效工时,增加单位时间内的产量;三是挖掘生产潜力,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探索降低工时消耗的途径,从而达到降低单位生产工时消耗的目的。
6.3煤矿井下生产劳动定额制定的两类问题
通过查阅多家煤炭企业煤矿生产劳动定额,发现劳动定额制定存在两类问题:一是通过技术测定法制定单井单面定额标准容易出现“鞭打快牛〞的情况;二是对于劳动环境、作业条件、危险程度、劳动难度等因素考虑程度不够或考虑因素少,制定的劳动定额科学性不足。
煤矿生产有其特殊性,首先煤矿生产条件复杂多变,同区域同煤层生产条件也不尽相同,其次各类影响因素既存在影响的叠加也存在影响的抵消,如照明和粉尘是叠加影响的,而淋水与粉尘的影响是相互抵消的,客观上考虑起来难度较大。
应对策略:一是开展标准工序工时消耗研究;二是开展基础效率研究,如采煤机割一刀煤消耗的时间标准,可进一步分别研究制定割三角煤时间消耗标准、正常段煤机割煤速度标准等(以上两点可解决“鞭打快牛〞的问题);三是煤矿生产劳动定额制定时引入岗位劳动评价技术,增加劳动定额考虑因素,增强劳动定额管理的科学性。岗位劳动评价技术有五点好处:一是为实行岗位技术工资提供了科学数据和技术资料;二是为薪酬向苦、累、脏、险工种倾斜提供了依据;三是为合理劳动组合、量才用人,合理配备劳动力创造了条件,四是增加了定额定员工作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全面性,不但有群众基础,而且有科学依据,有利于劳动定额标准的贯彻与实施;五是为企业改善作业环境,保护工人身体健康提供了管理依据【6】。
6.4技术测定法在煤炭行业劳动定额制定中的不足
技术测定法是行业内通用的劳动定额制定方法,起源于泰勒的科学管理,在我国60年代起广泛应用于机械行业工时消耗研究。煤矿生产环境和机械生产环境有较大的不同,相比而言煤矿井下工作场所环境恶劣,水、火、瓦斯等多种有害因素共存、气候潮湿、空气含有害气体、粉尘浓度高、噪音大、照明条件相对较差。这些因素除持续损害人体外,还会直接加速工人的疲劳,它与能量代谢引起的疲劳具有不同的机理作用,不能仅考虑正常的休息宽放时间。
应对策略:在煤矿生产工时消耗分类标准中保留休息宽放的基础上增设环境性宽放时间。
6.5煤矿工序结构不统一
在研究各煤炭企业生产工序时发现,缺少统一的工序结构,作业(操作)过程划分粗细程度不一致,顺序排列无规律等问题。由于工序结构不一致,缺少统一的衡量尺度,导致劳动定额水平同工序不同标准,从而失去了在同行业的可比性,煤炭企业劳动定额标准化无从谈起。
以综采机组割煤定额为例,在现行劳动定额中各单位对同一工序(工种)规定的起止点及作业内容存在很大差异。如:有的以领取截齿为起点,有的以检查工作场所为起点,还有的以检查机组各部件为起点。终点也是如此,有的以交班结束,有的以收拾工具为止,还有的则以停止割煤为止。工序(工种)包括的作业内容有的多达14道,有的只有9道;在领取油脂和截齿这道作业中,有的以运距50米为标准,也有的以100米为标准等【7】。
应对策略:一是统一煤炭生产整体工序结构,这不仅是标准化管理的要求,也是劳动定额研究向纵深发展的必然要求;二是制定煤炭行业统一的工序结构标准,实现“三统一”,即起止点统一,作业内容统一,作业分类与排列统一。
可行性分析:煤炭赋存条件尽管千差万别,但也有很多共同点:一是矿井生产条件虽然复杂多变,但对劳动定额的影响因素一般是煤的硬度、厚度、煤层倾角、采高、采长、淋水、积水等;二是所用机械设备、作业方式大同小异;三是同一工序(工种)、作业内容、质量要求是相同的。因此统一工序结构是可行的。
煤炭企业劳动定额标准化包括标准的制定、修订和贯彻三方面的内容,是企业的一项长期的、动态的、持续的、繁杂的工作,关键在于结合实际状况、解决实际问题,需要在劳动定额管理实践中不断探索、优化、改进。
[1]安鸿章.余刘军.《现代企业劳动定额管理与标准化》[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5.07.
[2]安鸿章.余刘军.《现代企业劳动定额管理与标准化》[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5.07.
[3]安鸿章.宋建.定员定额师培训教程[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3.07.
[4]王栋.工业企业劳动管理[M].辽宁:辽宁人民出版社,1985.02.
[5]崔克讷,赵黎明.《现代劳动定额学》[M].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1988.12.
[6]余炳荣.全国劳动定员定额学术研讨会文集(二)[M].北京:中国劳动出版社,1993.12.
[7]郝春生.宋仁贵.王建平《统一工序结构是实现煤炭工业劳动定额标准社会化的基础》
转载申明
本文来自于公开资料或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平台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