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加强劳动定额管理 建立完善有效的分配机制

来源:敬信软件   时间:2024-04-03

加强劳动定额管理 建立完善有效的分配机制

劳动定额,是指在一定的生产技术和组织条件下,为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或完成一定量的工作所规定的劳动消耗量的标准。劳动定额是组织现代化大工业生产的客观要求,是实现有效或高效人力资源配置的基础。在现代工业企业里,工人一般只从事某一工序的工作,企业内部的这种分工是以协作为条件的,以工序为对象,规定在一定的时间内应该提供一定数量的产品,或者规定生产一定产品所消耗的时间,否则,生产的节奏性就会打破,造成生产过程的混乱。

01
劳动定额的作用

在企业的各种技术经济定额中,劳动定额占有重要地位。正确地制定和贯彻劳动定额是促进劳动生产率提高的重要手段,是计划管理、经济核算、调控生产进度、控制成本的重要依据,也是衡量职工贡献大小,贯彻按劳分配原则的重要依据。

劳动定额是企业编制计划的基础,是科学组织生产的依据。现代化生产要求把每个人的活动在时间和空间上协调起来,缩短生产周期,对完成每件产品或每项工作,有严格的时间要求,企业有了先进合理的劳动定额,才能科学编制计划,保持生产均衡、协调进行,才能使企业始终保持核心竞争力,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劳动定额是挖掘生产潜力,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手段。先进合理的劳动定额,可以激发员工的劳动积极性和创造性,可以鼓励广大职工学先进、赶先进、超先进,充分挖掘自身潜力,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和熟练程度,从而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企业经济效益,使企业、员工都获得了收益,实现“双赢”。

劳动定额是企业经济核算的主要基础资料。劳动定额是核算和比较人们在生产中的劳动消耗和劳动成果的标准。企业的经济核算,一方面要求生产更多更好的产品,满足市场的需要,另一方面提高定额的完成率,就意味着降低产品中活劳动的消耗,提高产品盈利能力。劳动定额是制定计划成本的依据,是控制成本的标准,是不断增强市场竞争力的需要。

劳动定额是衡量职工贡献大小,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和薪酬分配的重要依据。劳动定额是衡量劳动者在生产中支付劳动量和贡献大小的尺度。劳动定额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公平性,关系到人员合理配置、工资收入分配制度的有效性,员工劳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建立劳动定额制度,搞活内部分配机制,对企业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02
劳动定额的制定方法

合理的劳动定额水平需要采用科学的方法,及时准确和全面地制定出有技术根据的劳动定额,需选择恰当的制定定额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经验估工法。就是根据生产实践经验依照有关技术文件或实物,并考虑所使用设备、工艺装备及原材料等条件,分析估算定额的方法。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简便易行,工作量小,制定定额快,缺点是对组成定额的各种因素不能仔细分析计算,受估工人员主观因素的影响大,容易使定额出现偏差。在多品种小批量生产、单件生产、新产品试制、临时性生产的情况下,多采用经验估工法。

统计分析法。就是根据以往生产相同或相似产品工序工时消耗的统计资料,经过整理汇总和分析计算确定定额的方法。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比经验估工法更能反映实际情况。缺点是,由于它依据的是过去的统计资料,在这些资料中,某些不合理因素,必然会影响到制定定额的准确性,使定额水平不够先进合理。一般在生产比较正常,产品比较稳定,条件变化不大,品种较少,原始记录和统计工作比较健全的情况下,多采用统计分析法来制定定额。

类推比较法。是以典型零件、工序的工时定额数据为依据,经过对比分析推算出同类零件或工序定额的方法。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工作量不大,只要依据恰当,对比分析细致,也能保持定额水平的平衡和准确性;缺点就是应用的范围受限制,只能用于必须是相似的或者是同类型、同系列的产品或零件。

工时测定法。是通过对生产技术组织条件的分析,在挖掘生产潜力以及操作合理化的基础上,采用实地观测和分析计算确定定额的方法。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比较科学,有一定的技术依据,较为准确;缺点是工作量大,只适用于品种少,生产稳定,机械化程度高的大批量生产,以及单件小批生产中的典型零件或工序。

定额标准资料法。是以系统成套的时间定额标准为基础,通过对作业要素的分解,找出一一对应的项目及时间值,最后求出零件(或工序、工步、操作)时间定额的方法。这种方法的优点是使用资料制定定额比较简便,而且定额水平也比较准确,缺点是制定定额标准资料的工作量大。这种方法适用范围广,在品种多、零件多、工序多的情况下采用更为适宜。

03
劳动定额管理

劳动定额制定以后,要根据职工完成定额的情况进行定额的统计分析,以便发现定额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以解决。通过与本企业历史水平和国内外先进水平对比,找出差距,分析原因,不断改进和完善劳动定额。

为了保证劳动定额的有效执行,应对劳动定额实施严格的管理和监督。应设立拥有劳动定额管理和监督权的岗位,对员工的工作情况进行实时监督和管理。加强劳动定额的日常反馈和分析,实施动态管理;加强员工的培训,提高技能和工作效率;劳动定额的制定要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公司内部规定,保护员工的合法权益,真正做到人性化管理;在制定和实施劳动定额管理制度的过程中,应定期对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评估、分析和完善,确保劳动定额管理制度的有效执行。修订定额标准是提高劳动效率和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是鼓励先进、促进后进、共同提高的动力。劳动定额标准的修订对企业生产组织、优化人员配置、搞活内部分配有着不可或缺的积极作用。为确保劳动定额的准确性和合理性,劳动定额的修订要考虑以下情况:生产设备、工装、性能有较大变化时;革新成果、新操作方法得到推广时;劳动组织形式、综合工种平均技术水平有明显变化时。

建立计件工资制度,推动劳动定额管理科学化和标准化

04
建立计件工资制度,推动定额管理科学化和标准化

计件工资制是一种与企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紧密联系的内部分配形式,是按照企业自定的劳动定额和工时单价,根据职工生产的合格产品的数量来支付工资的一种报酬形式。它是计时工资的转化形式。

计件工资制的特点和作用在于,企业将生产任务、综合劳动定额和综合计件单价分解到各车间,各车间分解到班组及工序再对职工实行计件。这一做法能促使职工从个人物质利益出发,既关心自己的劳动成果,又关心所在车间及班组的生产状况,同时也有利于企业合理配置劳动力资源,有效地发挥生产能力,增强企业活力。

计件工资将劳动报酬与劳动成果最直接、最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能够直接、准确地反映出劳动者实际付出的劳动量,使不同劳动者之间以及同一劳动者在不同时间上的劳动差别在劳动报酬上得到合理反映,因此,计件工资能够更好地体现按劳分配原则。其计算与分配事先都有详细、明确的规定,在企业内部工资分配上有很高的透明度,使得职工对自己所付出的劳动和能够获得的劳动报酬心中有数,因此,具有很强的物质激励作用。另外,计件工资收入直接取决于劳动者在单位时间内生产合格产品数量的多少,因此可以刺激劳动者从物质利益上关心自己的劳动成果,努力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这对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促进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提升都是十分有利的。

实行计件工资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要与扎实做好劳动定额管理相结合。通过实行计件工资制促进企业劳动定额科学化、标准化管理,改善企业经营管理基础工作,达到优质、高产、低耗、安全、提高经济效益的目标。二是要把好质量关。在制定计件办法时,一定要把数量和质量结合起来考虑,避免重数量、轻质量、重产值、轻节约,定出切实可行的指标,同时要把好成本关,就是在计件工资办法中要把降低成本的因素考虑进去,鼓励职工降低消耗,增加收益。实行计件工资牵涉到每个职工的切身利益,要兼顾企业、个人二者利益。在日常工作中劳动定额员要深入现场了解情况,对车间、班组提出的关于劳动定额制的问题及时完善,使车间、班组、工序之间劳动定额平衡,避免员工挑活干的现象。

04
进一步做好劳动定额管理工作的思考

通过对所在企业劳动定额和计件工资制的持续修订和完善,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较好地解决了同劳不同酬问题;二是提升了劳动组织的有效性;三是优化了人员配置和结构;四是调动了员工劳动积极性和创造性;五是较好的控制了人工成本;六是实现企业效益与职工收入增长同步。但随着现代企业的发展,对做好劳动定额管理工作应持续改进完善。

以实现定额管理现代化为方向。加大劳动定额管理投入,积极探索劳动定额管理的便捷性、科学性和合理性,实现劳动定额的计算机系统化管理,使其与产品开发(PDM)、工艺分析(CAPP)等对接,提升劳动定额管理水平。

以效率管理作为劳动定额管理为核心。把时间研究和方法研究结合起来并统一到效率研究上来,把传统行政管理方式转化到劳动者自主管理方式上来,使劳动定额真正起到提高劳动者素质、提高效率和收入分配激励效能的作用。

以建立科学劳动定额分析评价体系为手段。通过计算机制定系统和统计与分析管理系统,实现对劳动定额管理的统一性、规范性,建立与生产计划、配件供应、劳动力配置、工时定额计划、员工劳动评价、工资分配等相联系的综合性管理体系,以适应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和高质量发展要求。

以提高劳动定额管理队伍素质能力为保障。劳动定额管理人员既是工艺师,又是管理人员。必须选拔那些责任心强,又有创新精神的员工承担,同时加强对产品制造工艺、工艺分析能力,以及管理知识和管理能力的培训和指导,才能真正提升公司劳动定额管理水平,发挥劳动定额的更大价值。

转载申明

本文来自于公开资料或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平台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